3月18日,临沂市兰山区工商分局新桥工商所颁发出临沂市第一张个人独资企业家庭农场营业执照,位于方城镇麻绪村的兰山区开心谷物种植农场正式挂牌营业,农场的主人是48岁的农民凌思红。
据兰山区新桥工商所的左辉所长介绍,祖辈都是种地能手的老凌,多年在城市打工,曾靠自学获得了建筑学、农学、行政管理学、国际工商管理学等多个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创办农场前在省级事业单位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8年前,社会上不断爆出的“瘦肉精”、“毒青菜”、“重金属残留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促使十分关注老百姓菜篮子安全的老凌,毅然放弃了大城市里舒适的生活,把户口迁回了农村老家,与村集体签订55亩土地的流转承包合同,做回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创办起这家集绿色谷物、蔬菜种植和传统畜牧养殖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农场。
由于以前的土地管理不当,使用的化肥造成了土地板结,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因此凌思红在原有土地上栽种了很多的苗木,土壤经过了这些年的休养生息,落叶、杂草为土壤提供了充足的营养。使现在55亩土地恢复了35亩,余下的20亩土地秋天就可以完全恢复。他还经过科学改良生产出高附加值作物,提高种子的质量。现在,他的这片土地上种植了很多例如黍子、穄子、玉米等粗粮,蔬菜和水果都能直接实用,绝不使用化肥,走出了一条集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循环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老凌农场引进吸收发达国家的社区支持订单农业发展模式,与城市居民签定谷物和蔬菜种植品种与数量合同,农消对接,施用农家粪肥和生物治虫方法,杜绝使用化肥和有残留的农药,保证了农产品的绿色、安全。
对现代文明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得到,但是对很多传统的“三农”了解的不多。老凌农场还借鉴网络流行的种菜游戏娱乐元素,用“免费偷菜”的方式,鼓励城市人走出钢筋水泥丛林,农业生产实践基地,休闲体验中感受采摘的乐趣,体验农耕文明的美好与快乐,在寓教于乐中学到农业知识。建立“快乐农业”、“兴趣农业”的方式,吸引现代青少年对三农的了解、热爱和对国情的认识,从而提升祖国未来接班人的综合素质。现在他正在农场安装摄像头,不久以后,城里人在家上网登陆他的网站,就可以足不出户,轻点鼠标,知道自己种植作物的长势了。
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种田大户兴办企业化家庭农场以后,老凌敏锐地意识到,面对农业产业升级、农产品市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跟不上形势。于是老凌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之下,申请设立企业化的家庭农场,兰山工商部门通过及时的实地审查,仅用三天时间就帮助完成了注册登记流程。现在老凌已经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老凌开心农场”等三个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