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原县王凤楼镇盛达社区的韭菜基地,一眼望不到边的韭菜长势正浓。菜农解玉银介绍:“我们社区大概种了6000余亩韭菜,效益好的亩收入能到16000元,收入低的每亩也有8000块钱。 ”
韭菜长病是个头痛事。为破解韭菜烂根这个大难题,镇政府请来专家,常年住在基地给大伙免费技术指导,现已联合攻克了韭菜只能用超标农药的困局,而是统一使用合作社推荐的生物杀菌药。 去年,这里的韭菜经过省、 市多个部门的质量检测,确认了无公害标准,并成功注册了“张师傅”商标。“济南、青岛、天津等30多个大城市的超市和饭店派人住在这里抢菜!”解玉银说。
据了解,王凤楼镇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号召群众搞蔬菜生产,前后经历了几个高潮,但最终结果是:市场变成了草场、大棚变成了残墙,蔬菜面积越来越小,菜农积极性受到挫折。去年镇政府高薪聘请了3名技术指导员,每天早晨 5 点开始进棚入户,为菜农手把手送技术,24小时开通“技术热线”。两年间,全镇共举办集中授课26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17项,有5000多农民成为技术能手。
今年春天,成立了盛达韭菜专业合作社和凤楼蔬菜专业合作社。铁丝、竹竿、薄膜、肥料、种子、农药等,合作社统一为群众低价采购,据估算,每建一个新式大棚,可让群众节省投资2000多元,全镇每年为菜农降低成本 980 多万元。镇财政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第二处蔬菜批发市场。镇上专门成立了“市场办”,由6 名干部组成,职责是联系客户、负责把群众的菜卖出去、卖好价。